荊楚網(湖北日報網)訊(記者黃菲 楊卓玉 舒俊杰 張戈 通訊員馮璇)6月14日,以“打造‘兩區(qū)一地一中心’ 推進應城高質量發(fā)展”為主題的應城市網絡評論大賽火熱開啟。來自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中省媒體及全國優(yōu)秀骨干網評員代表30余人走進應城市博物館、黃灘醬油生產基地、紅旗人民公社舊址、新河城市文化客廳和陳余灣落雁景區(qū),調研蒲騷故地歷史,感受城市人文魅力。
參觀應城市博物館。記者舒俊杰 攝
參觀黃灘醬油生產基地。記者黃菲 攝
應城市紅旗人民公社舊址。記者張戈 攝
應城為古蒲騷之地,歷史文化悠久綿長。門板灣見證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先民遺風,楚鄖兩國在此展開“蒲騷之役”,屈原、宋玉、李白、歐陽修等人在此吟詠情懷,豐饒的石膏、巖鹽資源衍生出膏鹽文化,湯池玉女傳說孕育出靈泉文化,陶鑄主持“湯池訓練班”積淀紅色文化。
膏塑作品。記者張戈 攝
如今的應城由蒲騷古邑嬗變成“膏都鹽?!惫I(yè)新城,如何保護利用各類文化資源,讓應城文化出圈,賦能城市高質量發(fā)展?
歐陽修文化公園。陳中 攝
武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董亞平說,要接續(xù)古色文化,進一步研究蒲騷文化,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,建立更鮮明的標識度;要傳承紅色文化,將應城的紅色資源保護好利用好,適度開發(fā),打造紅色旅游線路;要聚焦綠色文化,促進綠色工業(yè)升級,將綠色顏值向綠色價值轉變,厚植高質量發(fā)展底色;要挖掘白色文化,活化應城作為“膏都鹽?!钡墓I(yè)文化價值,以文化增加膏鹽工業(yè)的附加值。
落雁橋。通訊員 供圖
談到具體做法,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徐涵建議,文化出圈,一方面需提煉其文化元素,形成獨特的應城文化標識,打造特色文化品牌,如開發(fā)特色文化旅游線路、特色文創(chuàng)產品,打造特色餐飲、主題民宿等。另一方面,要加強應城文化的輸出活力,多舉辦文化類活動,如文化節(jié)、講座和研討會等等,邀請學者、名人進行交流分享,并通過數字化推廣的方式,將應城文化帶到更多大眾視野之中。
Copyright ? 2001-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營業(yè)執(zhí)照 - 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 - 互聯網出版機構 - 網絡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-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許可證
版權為 荊楚網 m.zsbmhg.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